本帖最后由 下岗职工 于 2019-7-26 19:02 编辑
1991年,在达川区南外三里坪(达川区人民医院旁)4号墓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洪荒摇钱树座。摇钱树,流行于汉到魏晋时期的一种随葬明器,在四川和重庆的砖室墓和崖墓中,多有发现。 张雄在其所著的《达县三里坪汉墓洪荒摇钱树座的文化阐释》一文中介绍:三里坪”汉墓发现于1987年,当年文物普査时,在这一区域内,曾发现十余座汉墓,后又将其中编号为M1、M2、M3的三座土丘下的汉墓定为三里坪汉墓群。 2013年10月底,国家文物局审核批准了《达州市达县“三.里坪汉墓群”文物考古调査勘探报告》,由四川省考古研究院进行发掘,于2013年12月中旬由省考古研究院对“三里坪汉墓群”实施了抢救性考古发掘。主要的发掘对象为编号M1、M2和M3,发掘范围为200平方米,墓室结构为砖石墓,初步断定时期为东汉,出土人俑、动物俑、生活器皿等文物数十件,当时无摇钱树等相关文物的出土。 1991年,在距离3号墓20米的地方发现一座新的墓葬,随后进行抢救性的发掘,将该墓葬命名为4号墓。这一墓葬结构为砖石安砌券拱形单室墓,由砖砌甫道、石砌封门、砖砌墓室部分,墓向坐北朝南,经过清理后,未发现骸骨,葬式不明,墓室长7.5米,宽2.5米,高2.8米,墓室四壁由几何菱形纹、轮形纹花纹砖砌成,顶部由乳钉纹、椭圆形纹字母扣楔形砖拱砌并有石质木门的存在,墓葬中出土文物尚完整器物较少,主要有辟邪摇钱树座,洪荒摇钱树座和驾驭俑等。 在这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东汉时期典型的随葬器,而“洪荒”景象的摇钱树座属首次发现。其命名缘起于“十日神话”和“大洪水传说”的神话传说。 洪荒摇钱树座出土时,树杆已不存,仅存树座。树座青沙石质,通高29厘米,底径27厘米,呈锥体山形,锥体表面满饰大水波,波浪滔天,直淹山巅,顶部凿有一长方形榫眼,内有金属锈痕,为插树杆之用。波浪之间,数条巨蛇缠绕,玉兔急逃,仙鹿奔跑,一人手枕头颈,曲体侧卧安闲,其上两猴相互嬉戏,其下一蟾蜍被两条巨蛇紧紧吃住。整个场面展示了古代传说远古洪荒的悲壮场面。墓主人把它置于墓中用于镇邪避灾,以及表达墓主祈求财富的美好愿望。 洪荒摇钱树座与辟邪摇钱树座均藏于达州博物馆镇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