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凤凰山下 首页 走近达州 达州故事 红军故事 查看内容

达州早期革命家曾敬孙的诗歌和诗中的故事

红军故事 2016-3-16 13:34| 发布者: 董咚锵| 查看: 8163| 评论: 0

摘要: 满江红·铁窗 1937年于苏州军人监狱缧绁之中,磨不了,英雄本色。曾记得,金陵被捕,几乎出阙。衣有一件穿身上,钱无半文在腰侧。听军阀怒声如狼嗥,威不歇,我今日,要你灭!个中事,赶快说!又 ...


满江红·铁窗                                         
1937年于苏州军人监狱

缧绁之中,磨不了,英雄本色。曾记得,金陵被捕,几乎出阙。衣有一件穿身上,钱无半文在腰侧。听军阀怒声如狼嗥,威不歇,我今日,要你灭!个中事,赶快说!又怎奈志士,不怕流血。入狱已经四五载,出狱不知何年月,铁窗下忿看中华图,几多缺!

《满江红.铁窗》这首词是作者曾敬孙1937年于苏州军人监狱时填写。1931年春,在立三错误路线强迫命令下,中国工农红军川东游击军进行的“饮马长江,会师武汉”的第二次东征再次失败。王维舟又回到开江后厢着手总结经验及筹备游击军东山再起事宜。王维舟和川东特委书记杨克明将以团练大队骨干为主的,广福游击大队改为“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二支队”。曾敬孙利用团总兼团练大队长的公开身份,掩护省委新任命的川东军委书记、游击军总指挥王维舟在开江广福(现属长岭镇)其家中建立川东游击军和川东军委的指挥机关(已挂牌)。在捐献了一批积蓄筹措的武器后,又发动支委并带头变卖家财、矿股,继续为游击军分布在其它县各支队的恢复筹措武器、准备资金。

由于立三路线失败后,到广福的人数太多,加之广福特支负责人乔典丰同志为筹措经费,带队没收大恶霸颜鼎臣保送豪绅运往万县出售的鸦片烟一事影响过大,广福就成了反动统治阶级眼中公开的的红区了。1931年底,曾敬孙被撤销团总和团练大队长职务,军阀刘湘还出有通缉捉拿。王维舟决定派他出川工作。于是,曾敬孙持川军某部少校团长、军需参谋名片,到上海通过年初在大竹换手枪和子弹时结识的上海青帮骨干王荣生,用鸦片、银耳等又换得三挺捷克机枪及一批弹药。装上英国货轮发往万县后,又前往南京,意欲再购些其它装备。时逢南京地下市委负责人王伯吉、军委负责人逯大魁叛变,国民党特务四处抓人,一片白色恐怖,只好选择僻静的丹凤街鸡鸭巷住下。

谁知冤家路窄,不幸被在国民党中央军校读书的开江学生马培基(后在解放战争中以中校衔挂旅长职与共军作战毙命)王守钊发觉告密。原来,此时王守钊已知其兄、开江团阀李植生的保镖、手枪队长王寿先被游击队处决,怀疑与曾有关(事发时敬孙已离开开江),故尔告发。于是第6警局于1932年4月21日将曾敬孙逮捕,后转到宪兵司令部。曾敬孙在刑讯中坚贞不屈,因而备受酷刑,尝尽皮鞭警棍、老虎凳,身体受到很大摧残,意志毫不动摇,始终没有暴露身份。移送法庭后,每次也总是巧妙地应付审讯,使敌毫无所获。最后,当局不得不抛出王牌,将俩告密者弄到法庭对质。他们一口咬定曾为共产党,杀害了他们的亲人,此次是来南京出售银耳鸦片,为共产党购买枪支的。可曾胸有成竹,据理驳斥,致使马王二人狼狈不堪。曾知他们都在开江犯过案,马培基从前当广福乡乡长是拐款逃走的,便故意当庭对法官说:“我们都是开江人,又是开江事,请带回开江审问。”马王同时反对说:“我们在学校不能回去,请把开江案卷调回南京。”其意见被法官采纳。退堂两月后,开江案卷调回。再次法庭对质时,马王仍坚持咬定曾为共产党。但此时因南京地下党负责人叛变,党组织暴露无遗,经查与曾敬孙全无关系。法官追逼无果,亦无法采纳。在其他罪名上,曾亦与法官进行了激烈辩论。敌法官郑植拍桌询问一无所得,恼羞成怒中仍据所谓外调材料给曾以危害民国和抢劫罪判处死刑。8月24日,江苏高等法院二分院依照3月25日颁布的大赦条例又将其改判无期徒刑。囚禁在军政部直辖苏州军人监狱。

在狱中,他与难友李维(原梁、达中心县委书记,组织部长),杨超(文革后为四川省委书记)程子健(车耀先烈士前任四川省委书记、省军委书记,解放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统战部长)林昌文(林锵云,解放后为广东副省长、全国人大常委委员),方毅(后为国务院副总理)等同志一道,以监狱为课堂,互教互学,相互勉励,更坚定了革命意志。为了坚持斗争,他经常用纸条通过墙缝与隔壁的李维同志联系,互通信息。

闹学潮因“共舞台案”被捕的青年学生杨超入狱时带来了大量的哲学和诗词方面的书籍,满足了大家学习的需要,也激发了大家写诗填词的激情。这期间,曾敬孙为了反映在狱中的斗争意志填写了这首满江红词,反映了他在在缧紲之中(一路绳捆索绑,狱中脚镣手铐),几乎出阙(两次差点枪毙)之余,把生死置之度外,仍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革命情怀,忧国忧民之心跃然纸上。该词在难友中广泛传阅,并获好评。其间还写了这样一首诗,讽刺当时的叛徒:

丈夫志在救苍生,头颅何惜一掷轻,可耻最是叛道者,欲借鲜血染红缨。

在狱中,他和难友们一刻也没有停止斗争,除因隐蔽和巧妙的办法外,也用绝食斗争向敌人发起进攻。上海抗战爆后,他和全狱难友一道,发起绝食斗争,要求把节余的伙食费拿去支援上海的抗日义勇军,最后取得胜利。曾敬孙作为谈判代表之一,开初时曾被狱警军棍打得头破血流。

1937年8月以后,在日寇狂轰滥炸中,他与刘文臣、林昌文、杨超、程子健等同为无期重刑的难友们乘机越狱逃走,不久回到开江。

曾敬孙《满江红.铁窗》这首词原载《巴山烈士诗文选》该书是原达县地区党史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编辑出版,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书名,原四川省委书记杨超作“巴山英烈永垂不朽”题词,原川东游击军干部、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开国将军魏传统亦为之题诗。其中有“曩昔同舟渡风雨,今朝有幸赏诗文”句。原任开江县委书记时主持曾敬孙平反昭雪修墓立碑的地纪委书记李长柱在序言中引用魏的全诗作开头后说,此系当年曾与书中诸烈士风雨同舟,并肩战斗过的魏传统同志为本书的题诗,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烈士们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本书收集了籍属达县地区27位烈士的诗文书信共百余篇。入编诗文作者“经过常委集体讨论把关,为全地区四万多烈士遗著的一小部分”。“这些有血有肉的诗文,是凝聚着烈士们全部的纯真的爱和恨的。不凭这纯真的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他们哪能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一往无前,勇猛冲杀?他们哪能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百折不挠顽强斗争?他们哪能在森严恐怖的刑架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黄鹤楼口占一首

黄鹤变成白鹤了,

游人哪能不苍老。

中国如再不抵抗,

此楼犹空也难保!

这是曾敬孙和难友们在敌机轰炸中出狱后来到武汉黄鹤楼的触景生情之作。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释放了蒋介石,中共与国民党订有释放全国政治犯的条约。但监狱直到1937年下半年仅把十年以下的徒刑的(鉴于時局含非政治犯)释放了。对十年以上长期徒刑,据说该上级指示由监狱酌情处理。但监狱为了保持全体职工饭碗,却死死不愿释放。

1937年8.13,上海抗战以后,苏州遭到不断轰炸,监狱当局把剩下的重刑犯解押到无锡的潮音寺。不到一月苏州失守,无锡失守,监狱又继续撤退。经宜兴县、宜阳县、宜水县、水阳县一路木船,到了江苏的高淳县李家祠堂才暂住下来。但不到半月,敌人又前进了,常州失守、龙潭失守、镇江失守.....。敌军一路势如破竹。监狱当局于惊惶中就想把大家送到高淳县的警察局。但及到警察局时,该局的人早就跑光了。敌机轰炸中狱警只顾逃命,刘文臣、林昌文、杨超、程子健等苏州军人监狱的“最后59名(60名中途病死一名)无期徒刑重刑犯”就这样乘机脱囚了。

其时正值国破家亡之际,眼看沿途难民很多,溃兵不少,大家情绪非常忿怒,精神却又兴奋。但因坐了几年牢狱,走路全无力气,每天只能行走十多二十里路。曾敬孙同四川老乡刘文臣、何云安,广东林昌文一道,又遇着川军郭勋祺部溃散了的士兵七八人,大家更欢喜了。一路柱枪戳棒,相扶结伴而行。由于大都身无分文,沿途又十室九空,无奈之下,遇有人逃物存的人家,就自行烹煮,到保甲尚在的村落,就以川军溃兵的名义募化食物。在安徽南陵县,士兵们派代表去找县政府,结果还获得十元钱的路费。众人一路且行且住,经铜陵、过宣城县、走了许多天到了安徽的水码头大通城。听说这里水路可达长江,士兵们找来一只白木船,于是大家乘船入江。但由安徽经江西到湖北都是逆水,如遇逆风还得上岸拉船,因此行得也很慢。进安庆、入东流、经南昌、过九江,大家吃住在船,又走了十多天,终于进入湖北境内。湖北离敌较远,沿江秩序如常。但士兵们听说武汉要抓溃兵,不许武装入市,于是就把几支步枪以五元钱一支卖给湖北的民团,并换成了便装。到汉口后又把白木船以四十多元作价卖了,大家找个旅店住了下来。

第二天,曾敬孙和林昌文、刘文臣等人到八路军驻汉办事处,要求到延安学习。被告知其时平汉路只通到郑州,陇海路不通了,延安当年旱灾较重,“你们才出狱,宜修养一段时间,不忙去吧!”并作了一番安慰。又过了一日,众人相约来到武汉黄鹤楼下做分手游,几位难友见国家山河破碎,古楼风雨飘摇,想起沿途所见的一路凄凉,人人感触良多,纷纷吟起诗作起对来。曾敬孙见衰草破楼之上,几只白鹤低迴徘徊,亦深有感触,遂吟此首口占。

多年后的1971年,病榻中的曾敬孙犹记当年情景,再次吟咏时,被其在床侧护理的孙子庆固铭记在心。

抵制日货劝募歌

日本货,真便宜,奸商人,图小利,买了一匹布,赚了几毛几,敌人拿起钱,造成大飞机,一颗一颗,将来一颗炸弹炸死你。

你一角,我一角,涓涓滴滴汇成河,切莫嫌,铜板少,只要你能捐多少捐多少,四万万同胞心儿是一条,管你捐多捐少,都好,都好!大后方的援助如水又如潮,到前方去,买飞机、购大炮,管叫你,一颗一颗子弹向着敌人扫!

这是曾敬孙出狱后在抗战大后方配合抗战后援和抗战宣传活动创作的歌词。

1938年7月,曾敬孙在梁山会见了先他出狱,现又从延安回来的李维同志,应邀和李维一道参加梁山抗日救亡干部培训班筹备事宜。并亲自带领其子曾宪颂,侄子曾宪颐,进步青年唐天成等20多位开江青年到抗训班学习。曾除了负责后勤联外,还讲了“我中华抵御外敌英雄多”等专题课。从历史结合他在狱中和出狱后有关抗战中所见所闻,讲得十分生动。此外,组织学员慰问苏联空军,参加欢送义勇军出川,以及清查日货,街头募捐等活动。梁平期间川东临委批准他和曾亚光恢复组织关系,重建了广福特支。那期间他还和李维一起发展了王敏(后在渣滓洞监狱与江竹筠等三人一道被杀害)、熊曙东(解放后曾任达县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万源县委书记)、曾宪颐等进步青年入党。回到开江后,他和广福特支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5年初,经组织同意,达县地区中共党员曾敬孙和邓兴丰分别竞选开江广福乡长和达县南岳乡长获胜。这为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战宣传创造了有利条件。紧接着,梁山扩建抗战机场开始了。动员了达县、开江、大竹、梁山、垫江、万县、忠县等8个县4万多民工参加。各县县长为民工总队长,各乡乡长为为民工大队长,亲自带队前往督修。开江是4千民工,县长肖秉廉为民工总队长,县警佐室(当时是警佐室不是警察局)警佐陈耀先为民工副总队长。调曾敬孙为民工总队副,主要负责搞交际协调,首先是找房屋的工作。

梁山机场位于梁山(今梁平)县以北一公里处。抗战爆发后,梁山军用机场成为大后方离日军前哨最近的机场。为抗击日军,中国、美国、苏联大量空军战机入驻梁山机场。5年中,这里的空军战士在大西南上空与敌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1945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为适应美国重型轰炸机b29起降的需要,机场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扩建。但因为日寇的报复,几年中梁山遭过日机170几次的轰炸,房屋异常缺乏,骤然间添了四五万人,房屋就更见困难。好在曾敬孙在梁山中学读过书,在梁山搞过活动,妻子娘家也在梁山城,工作自有一些方便,虽然艰难,也总能想法完成安置。此外,就是催调各乡的民工和检查其生活卫生等工作。因为是暑天极热的天气,又遇着霍乱症流行,很快就爆发了瘟疫。整个工地死了4000多人,开江亦先后死了300多人。曾敬孙一天到各分段包干的工地,催促各乡抓紧救治和收尸埋人,送尸归家。督促落实棺木,搞好安抚,非常忙碌紧张。从45年5月开始到九月份才结束,日寇投降了才回到开江。

出狱后,从参加举办梁山抗日救亡培训班开始,到带队修建梁山抗战机场,曾敬孙和他的同侪们在抓好抗战后援具体事务的同时,就一直不失时机地从事抗战宣传鼓动活动。其中进行得最多的,就是每到一地就组织青年学生和群众唱这首自编的抵制日货和劝募的歌曲。即使是修机场的工地,也有从梁山抗日救亡培训班出来的学员时不时地为大家演唱鼓气,激励民众把血天恨海的国恨家仇化成全民抗战的强大动力。

忆  江  南

江南忆,最怕忆苏州,灵岩山下怀越女,盤门外边作楚囚,吴山点点愁。

这首词录自曾敬孙手书的自家生庚册。曾敬孙在其上写道:“小女乳名忆苏,因我被禁苏州六年,不胜离别幽怨,一旦破镜重圆,历尽离别悲欢!回忆昔日情况,不禁感慨难忘!曾作忆江南一阙,因命名曰“忆苏”。忆江南一词就附在该说明之后。

六十岁生日题照

虚度人间六十春,五十牛马十年人。

但知犹沸胸中血,不觉已白头上鬓。

若再假我四十载,算来也才一百龄。

只要此生一息在,鞠躬尽瘁为人民。

诗言志,歌咏言。这首诗真切地表达了曾敬孙一生崇高的理想和一心为民的坚强信念。

曾敬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革命的,他在中国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利用自身优势在腥风血雨中为革命撑起一片绿荫。掩护了四川境内大量的革命同志。曾率队参加万源固军坝起义。1963年,王维舟夫妇和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爱人何莲芝重访开江时在座谈会上说,“曾敬孙是地主阶级出身的革命家,南京政府企图杀害的无产阶级的坚强战士。”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回忆录》第一集登载的王维舟的《我的回忆》中记载,川东游击军两次东征失败后是曾敬孙发动党员并带头变卖家财,筹资捐献70条枪后,他才得以“开始发动第三次游击战争。”

1947年川东大起义期间,他先是再次变卖田产家财、多方奔走,为虎(城)南(岳)大(树)游击队筹集武器钱粮,通过熊曙东、钟鼎铭(解放后任邻水县副县长)等同志往来转运。虎、南、大失败后,又组织人力接应同志、救治伤员。形势严峻之际,进而组织300多人的川东游击纵队广福支队任司令员。1948年,为应对敌重兵围剿,游击队方才解散。他的大子宪颂、三子宪愿在送走外来同志后被捕,遭受吊打电刑,大子一度神经失常。四子宪顽被敌追逼致死。他在被敌悬赏追捕中得知朱占云、李本祥等4名游击队骨干被捕即将押往重庆,即赴重庆通过颜德基等上层统战关系使4人从达县获释。在贵州躲避中他又成功发动贵筑县警察所长陈元龙起义,动员参议员陈光屏组织维持会迎接解放。并以地下党员身份参加党组织在贵筑、长顺等三县的接收工作。

四川解放后,他持贵州省委组织部给西南局组织部的介绍信回到重庆。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王维舟、西南局统战部长程子健又分别给他写了29年入党和在苏州监狱的情况证明。半月后他谢绝战友和难友们的挽留,放弃在西南局工作的机会,回到开江工作。1950年3月,川北行署主任胡耀邦签署委任书,任命他为开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后又当选为开江县第一届各代会主席。听南下干部、时任书记兼县长杨佐凤说,开江匪患猖獗,为平息匪患,他以广福游击队骨干为主组成的县大队为后盾,深入匪巢与匪首谈判,3个月内使全县300多土匪到县政府投诚。土地改革中任达县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和本县土改委员会委员,保护了文教、卫生、工商界一批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1965年离休。

在解放前那种艰苦的岁月,曾敬孙身为富家子弟本不愁吃不愁穿,却倾其家产闹革命,提起脑袋闯南北,坐监受难,家破人亡也不止息!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当时的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他一生奋斗,深知新中国来之不易,十分珍惜和平环境中为国为民工作的每一天。他从不以权谋私,困难时期和大家一样咽代食品、患浮肿病也不多吃多占。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宁愿遭受批评也不搞虚报浮夸,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心中装着人民!“只要此生一息在,鞠躬尽瘁为人民。”正是这首小诗的精神所在。

七十岁生日自题照

(一)

人生七十古来稀,时至今日亦不奇。

八亿人民多长寿,大功首在毛主席。

(二)

我在人间七十年,饱尝苦辣与酸甜。

社会主义无限好,其它制度都不然。

这是曾敬孙生前的最后一首诗。在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中”曾敬孙由于与曾为“周总理的政治秘书”杨超等人当年同在苏州坐过牢,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株连,亦被扣以“苏州反省院出来的叛徒”并安上“三老会成员”等罪名,于1969年立案审查。1970年农历4月20日,是曾敬孙70岁生日。适逢激烈武斗,看管关押者疏于管理,他在一时的自由中得以到县城相馆拍照题诗以作纪念。通过七十岁自题照表达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不屈不挠与恶势力针锋相对的政治态度。1972年他含冤逝世。1979年元月,中共开江县委以“开委函(79)1号文件”为其平反昭雪。同时召开上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并由开江县委开江县人民政府(当时为:开江县革命委员会)修墓立碑纪念。2014年下年,开江县人民政府又在他当年平反昭雪后由开江县委开江县革委署名重修,并书有革命简历和“遭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的政治结论的陵墓前竖起了“开江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并在重修的基座上用大理石版面雕刻了“曾敬孙生平简介”和原川东游击军大队长、开国将军李中权手书的“人民革命的功臣曾敬孙永垂千古”,以及原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的夫人,红军妇女独立营营长、全国政协委员王定国手书的“纪念曾敬孙烈士,烈士精神万古长青”的条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收藏 邀请

最新评论

编辑推荐

更多>

社区精选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广告报价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服务支持
营销案例
微信托管
影视制作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 业务合作:18090927286
  • 监管电话:0818-2338133
  • 0818-3339805
  • 客服QQ: 26867486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