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山下

 找回密码
 注册

扫码登录更安全

凤凰山下 首页 名家专栏 辉说不可 查看内容

读无字书,做肝胆人

辉说不可 2016-5-7 11:06| 发布者: 东方寺| 查看: 17049| 评论: 0|原作者: 王辉

摘要: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虽然有靠脸吃饭这个说法,但脸是靠不住的,容颜易逝,人终究要靠才华吃饭。人的才华是磨砺出来的,而读书是磨砺才华最重要的途径。“人丑就要多读书”,其实无论美丑,人都要多读 ...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虽然有靠脸吃饭这个说法,但脸是靠不住的,容颜易逝,人终究要靠才华吃饭。人的才华是磨砺出来的,而读书是磨砺才华最重要的途径。“人丑就要多读书”,其实无论美丑,人都要多读书。


 万物皆有道,读书也有道。


 公元1175年,在中国是南宋淳熙二年,从五月底至六月约十余日,在信州鹅湖发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场著名辩论——鹅湖之会,这场辩论的主题就是人应该如何读书。这是一次堪称典范的学术辩论会,首开中国历史上“书院会讲”的先河。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5月,吕祖谦为调停理学与心学的矛盾,邀请朱熹和陆九渊、陆九龄兄弟到信州鹅湖寺进行辩论,史称“鹅湖之会”,南宋鹅湖寺,位于今天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

 

 辩论双方是儒家的神级人物:理学大师朱熹与心学大师陆  九渊,争论的焦点是“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人到底应该通过博览群书来建立正确的思想,还是应该先建立正确的思想再去博览群书? 


 理学宣扬“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学习来获得真理,是一种“先知后行”的认识论。苏轼在《稼说》中就提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因此朱熹当然是主张先博览群书,而后归之于约,就是去粗取精,建立正确的思想。但是陆九渊认为,人要先有正确的思想,才可以去博览群书,这个次序问题非常重要,不如此,就会陷入博览越多,取舍越难,归纳结论越错误的怪圈之中。


 陆九渊的观点直击“格物致知”的要害。人类的文明星汉灿烂,人类的书籍浩如烟海,读书人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怎么知道哪些是糟粕哪些是精华?怎么才能从浩繁的章句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正确地博观约取,获得有价值的结论呢?


 中国传统上把学问归于四部经史子集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正史;子是指诸子百家、科学艺术;集是指诗词小说和宗教。儒家经典是中国先贤正确思想的总结,是中国读书人经世致用的指南。


 鹅湖之辩,双方表面上打了个平手,谁也没有说服谁,但实际上影响深远,心学从此深入士子之心,开始了在中国思想史上的伟大征程。“辛苦遭逢起一经”,南宋以后,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艰辛之路,是从经学与经典出发他们重经史而轻子集,以我注六经的态度来完成格物致知,以浩然正气的风范来实践经世致用朴学大师顾炎武有个立场鲜明的阐述:“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就在这时,有一本书悄悄地走进我的心房,成为了人生的导师,那就是冯友兰先生所写的《中国哲学史》。”——朴槿惠

    

    在韩国有“冰公主”之称的朴槿惠总统,青年时期父母双双遇刺身亡,一度在绝望中煎熬最困难时,偶然读到了冯友兰所著的《中国哲学史》。这本中国学者的著作,成了她人生的导师。朴槿惠在其文艺随笔《遇见我人生的灯塔》中写道:“自与《中国哲学史》相遇,我恢复了心里的宁静,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许多事情。所谓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斗争,而是与自己的斗争......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价值的。”


    陆九渊的门生大多为“践履之士”,就是躬身参与社会实践的人,而朱熹的弟子在“践履”这方面“多不及之”。陆九渊说人要先有正确的思想再读书,但是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心学提倡“知行合一”,陆九渊是知道答案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生活与实践中藏有无字书。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书:一种叫有字书,一种叫无字书。有字书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书籍,是用文字写的,而无字书则是由矛盾组成,蕴藏在人类丰富的生活与实践之中。接近于绝对的真理,也就是传统文化的所谓道,是写在无字书上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有字书来阐明道,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这首先是因为,道是由矛盾构成的,以形式逻辑为工具的语言文字很难于清楚表达;其次是因为,道是循环变化的,凝固的文字表达容易丧失道的本意;最关键的则是由于,道与人之常情相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有人杜撰了个“大道至简”,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反智的,其目地是鼓吹民粹。大道如果真是至简,屈原就不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不会离骚满腹而投江了。儒家有个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是微妙而难以阐明的,真理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真理藏之于无字书中,需要痛苦的实践磨砺和孤独的学习思考而获得,普通人有几个愿意承受?


    书,则不如无书。尽信百度,则不如无百度。正确的认识论,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并不是单纯以书本(或互联网)知识为识,而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毛泽东,处在哲学思考的旺盛期,他在中国西北的窑洞中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其中最著名的是《矛盾论》和《实践论》。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今天的很多文艺青年,一味凭个人兴趣读书,沉迷诗词歌赋、小说美文,经史的基础没有打好,却把子集之类的书籍读得太多。他们把朋友圈上的心灵鸡汤当成经,把互联网中的奇谈怪论看作史。表面上读了很多书,但所读之书脱离生活与工作实际,造成学习没有实践来检验,实践又缺乏学习去指导,“言不顾行,行不顾言”。他们所谓的读书多,不仅不能明理修身,反而变得自私任性,甚至出现“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怪现象,背离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


    正确的读书,要依“经史子集”这个次序循序渐进。以经史为基础、为方向,以子集为充实、为发挥,由此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读有字书,也多读无字书。无字书会否定有字书,认识到否定是进步,但不要停留,更不应玩世不恭、自以为是,以否定否定而要务实、辩证地看问题,蹈虚以求实,化否定为肯定,真正完成认识论的一次完整循环。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今天中国的经,毫无疑问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四书五经,今天中国的史,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二十四史。今天中国的实践,毫无疑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海子的这首《以梦为马》,是对当代读书最好的隐喻和鞭策:书由经始,此火为大,循环往复,以梦为马。

 

3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收藏 邀请
下一篇: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上一篇:人民的节日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服务支持
广告报价
小程序开发
网站建设
服务支持
营销案例
微信托管
影视制作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 业务合作:18090927286
  • 监管电话:0818-2338133
  • 0818-3339805
  • 客服QQ: 2686748682
返回顶部